2)第266章 B计划_三国之谋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让人奇怪。

  李儒迎上去,纳闷道:“明公,今日宴会如何?”

  董卓摇摇头:“太皇太后恨极了何氏,听闻何氏要进宫敬酒祝寿,断然拒绝。”

  李儒失望道:“看来此策失败了,如此一来,只能盼望董太后早些使用那些香料,不然就只能做最后的手段。”

  阎忠安慰道:“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再周密的计划,也有出现问题的时候,明公与文优倒也不用过于失落,再想别的办法就是。”

  董卓却笑道:“倒也没有好消息,太皇太后虽然没有召见何氏,却也让她进宫与弘农王相见,第二步计划,却是成功了一半。”

  “那倒是不错。”

  李儒也笑了起来:“弘农王现在就住在永乐宫,每日与太皇太后作伴,若是何氏唆使他为董太后焚香,那必然成功。”

  汉朝人焚香的普及率远不如唐朝,普通人很少会点燃香料让自己的衣服卧室之类的地方充满香气。

  倒不是他们不想焚香,而是汉朝时期的香料价格极为昂贵,只有有钱人家才能玩得起。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焚香就是贵族们为了让自己浑身上下都保持香味而常做的事情。

  特别是楚国,因为楚国盛产香草,如兰、蕙、椒、桂、萧、郁、芷、茅等等。

  但真正流行起来,还是到西汉丝绸之路打通之后,西域的香料流传到中原开始。

  因为国产香料,无论是香味的浓郁程度还是对人提神醒脑的作用,乃至熏香之后保持的气味时间长短,都远不如西域香料。

  荀彧那个骚包留下那句“荀令留香”的成语就不用多说。

  包括《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曾经写的我国第一部香类专著《和香方》当中,就有描述“甘松、苏合、安息、郁金、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

  意思是这些名贵的顶级香料都是产自西域国外,而不是中原大地。

  但即便丝绸之路打通之后,在汉朝香料依旧是奢侈品。

  或者说,不止是汉朝,之后万国来朝,容纳百川的唐代,香料也没有普及到民间,仅限于达官贵族及皇室。

  一直要到宋朝之后,凭借着发达的海外贸易,源源不断的香料才从世界各地运来。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西域香料正式普及到了民间,变成了有钱人也能用得起的东西。

  因此董卓进贡的西域香料,几乎堪称是天价,仅仅三斛,也就是差不多100公斤的香料,居然要值数百万钱。

  按照当时粮价来算,那就是将近一万石粟。根据《汉书·赵充国传》记载,士兵打仗一个月要吃2石7斗粮食,一万石够一支一万人军队吃十天。

  那么如此贵重的香料进贡给董太后,董太后即便自己不用,也不可能赏赐给普通人用,大抵也就是在刘协刘辩董太后三人之间。

  董卓也怕香料进贡上去,董太后赏赐给刘协刘辩,结果董太后没被毒死,反而是把皇帝与弘农王给毒死了。

  虽然倒不至于有多大事儿,大不了还有最后一条路可以走。

  但终究是坏了计划,不得已走最后一步棋。

  所以如果董太后身边有一个人能够引导董太后使用这些香料,那就再好不过。

  而这个人选,又有谁能比得上常伴于董太后身边的弘农王呢?

  想到这里,董卓心满意足。

  在董太后寿诞上利用何氏毒死她的计划,本就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失败了倒也无妨。

  至少第二步棋,有一个身边之人亲自操刀,成功几率会无限扩大。

  到那个时候.如果何氏与弘农王听话的话,也不是不能再扶持他们上位做傀儡。

  董卓抚摸着下颌的胡须,肥胖的身躯屹立在厅堂内,面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明天再两章就结束了,大乱将至了,准备好了吗?

  请收藏:https://m.huaben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