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22章:斯坦因西域考古记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先生大人有大量不记仇,俞伟朝老师可记住你哦。”

  苏亦头皮发麻,“这是为何。”

  许婉韵白了他一眼,“让你装,俞伟朝老师那天可是拦住你了。是不是因为这事。”

  这个时候,还有啥好隐瞒的啊。

  直接坦白。

  许婉韵也没有继续吓他,“你小子真是个香饽饽,也正常,北大15岁大学生有,但15岁的研究生,你还是第一个。”

  说着,指着他书,“看你突然想要看苏秉琦的书,关注秦汉考古,是什么意思?心动了?”

  苏亦摇头,“主要还是了解一下,这两本书都是好书。”

  比如苏秉琦先生的《斗鸡台沟东区墓葬》,这是一份考古报告。

  很详尽。

  “苏先生的斗鸡台报告,可以说相当详细,是一个墓一个墓介绍的,当时认为它繁琐,我现在看它是对的,为什么对,解放后,很流行这样一种报告,比如说这里挖了100座墓,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写,就归纳一下,选几个作为代表分别介绍,其他则阙如,结果有些值得注意的现象便漏掉了。后来发觉已悔之晚矣。”

  说到这里,苏亦就忍不住想吐槽。

  有一段时间,考古发掘就是在乱搞。浮夸之风,大*进的现象在考古现场也是存在的。

  考古的现场发掘完了就没有了,不可能再复原。

  描述的时候,多详细都不为过。

  以供后人参约,都极为方便。

  其实做为一种资料性的东西,繁琐是有好处的,谁又知道何人何时会用得上,现在用不上,后来的人可以用得上。

  学术研究,又不是只在当下。

  比如司马迁的《史记》他当年可是收集不少汉代之前的资料,然而他的史记很多记载都是不详尽的。

  如果能够把这些资料都保留下来,那该多好啊。

  也不会有王国维先生来指正他的错误了。

  “以我现在的眼光看来,斗鸡台作为原始记录相当不错,这样详细的记录越细越好,如果把它简化,后来的人便很难利用他了。”

  他这话一出来,许婉韵就笑了,“你还挺自信的啊,当初,苏先生这本书可是被批判的呢,有人说,苏先生在搞器物排队,搞繁琐哲学,现在证明苏先生是有先见之明的。不过你这么认同苏先生的学问,不当面说多可惜,要是你读苏先生的研究生,那么这马屁就可以使劲拍了。”

  苏亦笑,“没有,没有,就是对苏先生很敬仰,当初应该拿出笔记本让苏先生签名的。”

  许婉韵笑,“现在也不迟啊,不敢吗?”

  苏亦摇头,“不是,第一次拿出来,诚意十足啊,现在再找,马屁之嫌太严重了。”

  许婉韵娇笑,“谁敢说你啊,你苏大才子连苏先生都拒绝呢,发狠起来,连本家长辈的面子都不给,谁敢背后说你。”

  苏亦捂脸。

  说到这里,许婉韵突然

  请收藏:https://m.huaben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