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1章 三个故事_方外:消失的八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间故事。

  民间传闻当然不足信,但正因为其神秘难解,很多人的态度是将信将疑,甚至会感到莫名的压力与恐惧。假如它真的发生了,是个人很难抗拒与解决的问题,但人们又必须要找到一种化解与内心压力的办法。

  不论求助神秘仪式还是求助宗教,都是一种解决社会心理问题的尝试,所以故事在流传会发生变化,给了一个看似离却又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那是说一句便多活一年,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消除内心的冲突和不安。”

  丁齐:“你的家乡有过这样的传说吗?我注意到,你刚才也举手了。”

  毕学成点头道:“是的,我小时候听说过类似的故事,是我父亲单位看门的老大爷讲的。”

  对于一个本科二年级纯工科专业学生而言,毕学成的回答几乎可以得满分了,逻辑思维、归纳总结、表达陈述能力都相当不错。丁齐却不禁『露』出些许促狭的笑容,想起了当年在另一个课堂的经历。

  当年导师刘丰用同样的事例提问,而丁齐的回答几乎和眼前的毕学成是一样的。如今身份发生了变化,丁齐站在了讲台,于是他又加了一个当年刘丰老师的题外之问:“那我们回到讨论的源头,民间传说很难考证真伪,如果我们假定这三个故事都曾以某种形式发生过,至少第一个要素‘看见了自己’是真的,你又怎么分析呢?”

  毕学成答道:“还是刚才的观点,自古以来都有这样的传说,可能是封建『迷』信,也可能是出于对生命、对肉体和灵魂关系的思考,所以人们加工出了这样的故事。”

  丁齐摇了摇头:“你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提问。你分析了民间故事出现的一种成因,用了相对复杂的逻辑推理过程,这是合理的。但是在我们不能真正确定的情况下,也不能排除事件本身最直接的另一种可能,那是有人真的看见了自己。”

  毕学成微微一愣:“真的看见了?”

  丁齐:“我不是说事实一定会是这样,但不能排除这种最直接的可能,这不是做社会调查和现象分析的科学态度。”

  毕学成情不自禁地反诘道:“这不合常理啊!”

  丁齐仍然面带微笑,酷似导师刘丰当年的笑容:“要么是因为错觉或幻觉,还有最后一种可能,是真的看见了。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对个体来说需要做精神分析,对于群体来说,要群体心理分析。”

  毕学成却有点钻牛角尖了,又反过来追问道:“假如是错觉和幻觉,又怎么能算真的看见?”

  丁齐感觉到讨论有点跑偏了,但仍然很耐心地解释道:“我说的真,是心理学角度的真。错觉不算,因为当事人能意识到自己错了。

  但是幻觉是一种主观体验,当事人的感官是真的看见了所对应的事物。要分辨这种现象,要看主观体验是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应。

  假如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身份的人都有过这种主观体验,我们要研究这种现象的成因,如说是受到了社会化背景的暗示等等。

  毕学成同学,你回答得非常好了,现在请坐……我再做个跟刚才一样的调查,在座的哪位同学曾听说过或者能想起来,与这三个故事一样的民间传闻,请再举一次手。”

  这次举手的人几乎是次的一倍,丁齐在讲台看着大家的各种反应,其实心里很清楚,有很多人并不是真的听说过类似的传闻,但其有不少人也不是故意要撒谎。

  有人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不无知”;有人可能是见身边的人举手了,犹犹豫豫地也举起了手;更多的人是自认为回忆起类似的传闻,但这并非是真实的记忆。

  丁齐做了个手势道:“非常好,刚才是五十七人举手,现在是一百零二人举手。大家可以把手放下来了,现在把课本打开,翻到第二章社会心理学。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第七节,‘社会影响’的从众、模仿、暗示与社会感染。”

  请收藏:https://m.huaben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