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九章 虑周藻密_三国之献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行还是很满意的,几个月的观察下来,他知道韦端属于可以笼络、培养的一员。此外,韦端在历史上担任凉州牧期间颇有政绩、广受当地士人拥戴,这回让他去治理武都郡,正好物尽其用。

  至于韦端今后的立场,皇帝倒不是很怀疑,毕竟对方的长子韦康天天跟在自己身边,次子韦诞不日也要入秘书监,今后韦端应该仰赖谁的权力、靠谁才能光大家门,一目了然。

  皇帝笑了笑,对韦端的谦辞不以为然,说道:“朝廷甄拔任命,向来是首重‘德’与‘能’,我用人选才,从未失错,对于你也是一样。这次授予郡守,你当勠力奋行,切不可庸碌玩忽,倒让人说我识人不明。”

  韦端这才放下心来,说道:“既然陛下谓臣可施,那愚臣只好誓轻躯命,不敢负陛下矜遇之厚。”

  皇帝却没容他再往下说,又对韦端说道:“就这样吧,你去将荀君请来。”

  “臣谨诺。”

  侍中荀攸刚一进门,正准备稽首行礼,便听皇帝在席上招呼道:“这么冷的天,私底下就不用行这些缛礼了,来近前坐。”

  一般的臣子是不能坐得离皇帝太近,比如韦端,就只能离皇帝稍远的地方问答回奏。如果偶尔一次被许近御前,那将会视为莫大的荣誉,正如当初皇帝第一次试探杨琦,许他坐在床榻上一样。

  荀攸等人却不一样,皇帝对他、以及贾诩、王斌等人无不是准许坐于近前左右。时间久了,就连荀攸本人都逐渐习以为常,倒不觉得是什么破格之赏了。

  “听说外间很热闹啊。”皇帝看着荀攸在身边坐下,复又说道:“宴饮准备得如何?”

  荀攸刚才奉命前往探看路寝的宴饮布置,此时回禀道:“少府与太官令等人都已安排妥当,陛下要求的茶饮也已备好,只等时辰一到,便可传唤诸公入席。”

  皇帝笑着点了点头,看向荀攸,说道:“侍中秩比二千石,可谓高官厚禄,荀君又有大才,整日却做这些琐事,真是委屈你了。”

  荀攸冷不丁的一怔,他忽然想起当日贾诩说的那句话‘总会有人去做’,这不得不让他揣测皇帝这句话的用心。

  还未来得及答话,皇帝好像只是随口一说似得,复又提起别的事了:“使臣的事已经了结,而关东仍旧屡生战乱,许多地方别说郡守、县令,就连一州刺史都没有。我有意从朝廷选派大臣各赴地方,以安养生民,不知道荀君可有什么好人选?”

  荀攸看了皇帝一眼,在见到皇帝温和认真的神情,心里顿时明白了几分,面上故作迟疑道:“选人任事,这是尚书台诸公的职权,臣不敢擅专。”

  皇帝注视着荀攸,鼓励道:“荀君是我的股肱,没有什么是说不得的。各地守令久缺暂署不知凡几,荀君就拣些要紧的说,其余的交由尚书台议论。”

  语意及此,荀攸只好斟酌着字句说道:“正如陛下所见,如今关东二袁并立,其余人等互为结援。朝廷要安养生息,就得制服关东,不使其一方做大。故而依臣浅见,关东唯有青、豫二地,既缺州官,又多纷扰,各方盘结于此,最为紧要。”

  谁说完结了来着?(′▽`)

  请收藏:https://m.huaben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