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055章 守岁家宴(二)_他,改变了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常都是不会跪拜行礼的。

  吃饭自然是一人一桌分开来吃的,像大家子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那是之后的事情了。

  中国人以前其实一直都是分餐制的,这其中是有很深的渊源,早在先秦时期,儒家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传统文化,儒家有一句话,叫做“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礼乐,从吃饭开始。

  为了体现长幼尊卑秩序,于是有了这些规定:“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以明养老也”。什么意思呢?“鼎”是烹煮的器物,“簋”是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周天子跟其他诸侯大夫用的餐具数量是不一样的。豆可不是豆豆啊,豆也是一种盛食器,也就是说地位越崇高,寿命越长,聚会的时候你吃的东西就越多越好,平民之间也是如此,会聚饮酒都以老为尊。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严谨的分餐制了,唐朝承袭汉制,自然也是如此。

  当然了,合餐制的出现也是在唐朝开始,唐后期,从胡族那边传入了高足座椅,也就是李毅的“唐家居”所售卖的座椅,当然质量上李毅所做的比现在的胡族的高足座椅要好的多。有了高足座椅之后,人们渐渐的开始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了,但是此时依然是一人一份餐,就像吃现在的西餐一样。这个时候不能叫合餐制,而应该叫做合桌而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唐代敦煌四七三窟壁画,这幅图是一副聚餐图,长方形食桌上两侧就是高足条凳上,但仔细观察,每个人面前都是属于自己的一碟餐食,这实际上是非常像西餐的“分餐制”。

  就算是到了五代十国,也依然是分餐制,南唐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是最好的佐证。

  一直到了北宋年间,商业经济高度繁荣,涌现了许多商业化市镇,饮食文化开始商业化,食材多元了、烹饪样式的也增多了,公共饮食文化自然也就出现了,从那时候开始,人们开始逐渐合餐了。

  所以你可以这么理解,在北宋出现合餐制之前,大家聚在一起吃饭,那就不叫吃饭,那就一种仪式!是专属于贵族的仪式!

  平民老百姓吃饭那叫填饱肚子,真正让老百姓开始叫做饮食吃饭,那是在北宋之后,经济的充分发展让美食从豪门贵族走向街头百姓,从琳琅满目的飨宴到贴近民众的茶楼酒肆,饮食逐渐成为具有人间烟火味道的市民活动。

  正因为如此李毅的天上人间也是面对着以豪门勋贵还有富商们为对象进行营业的,当然了,现在的天上人间也已经开始推荐用大桌子合餐吃了,外面的小餐馆也都纷纷有样学样了起来。

  顺带一提,像长安纨绔们给武曌母亲杨氏贺寿的时候,那寿宴用的就是李毅提

  请收藏:https://m.huaben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