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7章 逆天而行!_大秦:死谏诤臣,开局持剑朝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

  内阁的存在,在相邦和皇帝之间横插了一脚!

  注意,此乃重中之重!

  比如汉朝的尚书台,最初其实就是个不起眼的地方。

  结果汉武帝一句话,让奏折必须由尚书台梳理过后,再呈递给皇帝。

  单单多了这一道程序。

  尚书台立马声名鹊起,成为了妥妥的实权派。

  而相权自然也就被此消彼长的打压了。

  所以。

  尹烈提出的内阁制度。

  不可避免的会削弱左右相的权势。

  但为了降低李斯和王绾的反抗,尹烈只能靠三寸不烂之舌忽悠……

  反正就是不断抛出内阁有的权力,满朝诸公人人都有。

  反而内阁还多出诸多限制。

  尹烈只是考虑到皇帝的辛劳,才专门整出了内阁辅政的制度。

  “李相,内阁大学士只有在对应负责的国策诸事上,才有些许的发言权,如果这都能发展出第二个吕相的话,请恕我无法苟同。”

  尹烈诡辩的道。

  其实身为穿越者的尹烈非常清楚。

  内阁迟早也会变成官僚集团的权力集中之地,进而发展出堪比权相的内阁首辅。

  但尹烈是绝对不会承认的。

  因为无论怎样。

  内阁制度都是优于重用丞相辅政的。

  只不过现在大秦的左右相权力太过庞大,尹烈不可能直接硬刚,他只能迂回忽悠……

  只要先把内阁的雏形搭建起来。

  后续内阁本身就会不断借势集权,直至彻底架空相权。

  尹烈预判这个过程会持续百年之久。

  如果到时候帝国依旧没有崩塌。

  那么大秦就会出现内阁领政的情况。

  至于有没有什么办法。

  对内阁首辅的权相之实,做到防范于未然。

  尹烈只想说,确实没啥好办法。

  自古官员都会抱团取暖,然后本能的与皇权、武将派系等等互相平衡。

  如果文官势弱。

  那么无外乎两种情况。

  皇权重回开国之巅峰。

  要么就是武将的权力,开始失控了。

  注意。

  武将失控从某种程度而言,比文官窃权还要更加可怕。

  比如后世东汉的董卓入京。

  比如唐朝的安史之乱,提刀上洛,由盛转衰。

  因此。

  治世期间,皇帝重用一些文臣,也很正常。

  这种时候。

  文臣体系中的以相权为核心,亦或者以内阁为核心……

  那尹烈肯定选择内阁。

  依旧还是那句话。

  内阁制度虽然不是完美无缺的,却是当下大秦的最优选。

  也是未来整个官僚制度的发展大趋势。

  “秦御丞,议政权确实在场的诸公人人都有。”

  李斯仍旧死盯着一个要点的道:“可内阁所处的特殊位置,却并非人人都有的!”

  李斯再度提到了位置。

  也就是内阁距离皇帝太近了,又拥有议政权。

  李斯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未来肯定会对他和王绾造成极大的影响。

  但李斯还真没办法把话说的太明白。

  因为说

  请收藏:https://m.huaben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