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七章 逆臣(二十九)_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万历三十八年探花,文安之是天启二年进士,郭之奇是崇祯元年进士,张煌言则是直到崇祯十五年才刚刚考中举人。当然,那一年张煌言也就才二十二岁而已,崇祯若是再多活几年的话,张煌言大概也能考中个进士功名出来。

  当然,从年纪上也是一样的道理——钱谦益已然七十七岁高龄,文安之比他小了整整十岁,今年也已经六十七岁了,郭之奇是万历三十五年生人,也就是说钱谦益中探花的那年郭之奇刚三岁,大概还没读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呢,可现在则是五十二岁的年甲,真正意义上的年过半百。至于张煌言,那个在崇祯九年的县试上三箭中靶,到崇祯十五年的乡试上亦是三箭中靶的文武双全的少年郎如今也马上就四十了。

  包括陈凯在内,他们这批人将这十多年的时间都奉献在了抗清事业之上。如果没有满清的话,钱谦益应该会在红豆山庄和柳如是吟诗作对,文安之则在夷陵老家着书撰文,郭之奇则仍旧在朝堂上以耿直闻名,张煌言应该也已经考中了进士,在朝堂上或是在地方上尽心竭力。但是,现在他们都坐在了此间,虽说会议还没有正式开始,只是众人聚在一起畅谈,可却仍旧是让陈凯浮想连天。

  想到了这些,陈凯下意识的看向张煌言,后者则早已为自家找好了座位,那就是右侧的第二个座位。明以左为尊,此间只有五个人,抛开上首的钱谦益外,张煌言便直接选了最末尾的座位。只是其他人还没尽数落座,这位兵部侍郎也没有先行落座的道理罢了。

  这大概是跟功名没关系了,毕竟陈凯是压根儿就没有功名,而张煌言显然也是知道的。他们二人能论的就只是年齿和官职,这两方面现在的陈凯还是稍有优势的。

  眼见着钱谦益已然落座,陈凯便直接请了文安之和郭之奇分坐于钱谦益的左右下首,而他和张煌言则再分落两侧。倒是见得郭之奇落座,陈凯不由得老脸一红,突然想起了他当年在新会城外是怎么挤走这位两广督师的,此番也算是天道好还。

  “竟成可是想起了当初在新会城下的旧事?”

  突然被郭之奇看穿了心思,陈凯亦是无可奈何,不过看样子郭之奇也只是调笑罢了,而他也从没有找地缝儿的习惯:“在座的诸位想必都知道,昔年我与郭督师不睦,即便是在新会城下也要分出个一日之长短。后来熟识了,方知郭督师当时并无私心,而我如此亦是唯恐内斗致使败坏国事,但是造成的嫌隙却是直到多年后才得以缓解。”

  “竟成此言在理。”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郭之奇继而言道:“当年之事,吾亦有过。”

  那时候,是粤西文官集团和郑氏集团之间的派系之争,同时也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的文

  请收藏:https://m.huaben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