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9章 物产资源十级_重生小破球,我能给自己打mod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9章物产资源十级

  这一回,他们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体型较大的生物上,还放到了更加细小的微观世界。

  从线粒体,到爬行类,再到哺乳动物等等。

  最后他们发现,这一切的生命体,都存在于这条斜率为四分之三的直线上!

  机械族的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为:分形。

  分形,也成了整个宇宙内用来衡量生命的第一标准。

  但就是这种结构,早期的机械族是没有的。

  机械族认为,宇宙本身是三维的,而生命,却是四维的。

  也就是说,所有的生命,应该是一种存在于三维世界中的四维存在。

  为什么呢?

  举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

  当你在宇宙中俯视地球,会发现地球只是一个点。

  当你来到近地轨道往下看,能看到这个“点”其实很有内涵,它的里面有山有水,有陆地有海洋。

  继续往下到平流层对流层时,能看到海天相接的地平线,能看到弯曲圆滑的海岸线。

  但如果你站在海滩上,会发现原本圆滑的海岸线,实际上是无数的沙砾和礁石。

  这是一种空间上的分形。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在生命体中,同样有这样的现象。

  人类的肺按容积算大概是5~6升,也就是一两个足球大小。

  但因为人体内的压力,以及我们的呼吸习惯问题,导致大部分人一生所使用的区域,也就只有整体的三分之一左右。

  而一些能在水中长时间憋气的,就是通过不断锻炼,增加肺部使用区域来达到储存更多气的效果。

  但就是这么小的肺里,实际上负责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肺泡总表面积,却达到了70平方米!

  相当于一个网球场那么大!

  而所有气流通路的总长度,更是达到了2500千米!

  如果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人体就已经自成一个世界了!

  而当生命体体积增大,细胞数量增多时,细胞总表面积也不是以二维尺度的平方形式来增长,而是在三维尺度上以三次方速率快速增长。

  这就是一种为了优化性能而产生的额外空间维度。

  而最早的机械族,或者说,机器人,是远远达不到真正生命体的这种复杂的“分形”的。

  因为机器人,哪怕结构再复杂,也依然是电路元件。

  它们的能源通路直来直往,甚至为了节省能耗,会尽可能地简化通路,而不是像生命体那样,去通过分形来增加通路。

  它们的机械身躯不存在自我进化的能力,所谓的思维,也只是通过代码不断迭代而产生的。

  无论怎么迭代,它的底层代码却从一开始就已经确定了。

  这或许能让它们变得完美,比满身缺陷的人类看上去要更加完美。

  但它们却也因此失去了作为一个物种应该拥有的多样性。

  所以,机械族的先贤开始研究分形,开始努力让

  请收藏:https://m.huaben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