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8章 逆天的记录_红楼之公子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真个是打翻了山西的老陈醋、酱、辣椒、胡椒,五味杂陈。

  王熙凤从不拿正眼瞧过赵姨娘、贾环、贾琮这些人,生来就高贵,也自以为高贵,况且,她是个争强好胜、最爱争闲气的。

  最近几个月的闲气,时常发在丈夫贾琏身上,连带着他们夫妻的闺中情趣,都没有以前那般快活了。看来贾琏、王熙凤的同舟共济,渐渐演变成同床异梦,最终的结果将是同室操戈:“一从二令三人木”是也!

  平儿福礼恭贺,笑容洋溢,她穿金戴银、花容月貌,既有通房丫头该有的礼数,又不失成熟味道:“琮爷真是给咱们涨脸了,等再次回来,必封礼物赠送,我看礼物还是封上‘状元及第’才吉祥。”

  “平姐姐客气了。”贾琮还礼,他没有任何一点趾高气扬或者得意洋洋,平易近人。

  平儿心道:“这个小爷早已大变样了。”

  三春也齐齐过来大房这边请安、祝贺,先祝贺大老爷、大太太,再祝贺贾琮,都说等贾琮回来,定有礼物相送。

  至于贾母、王夫人、贾宝玉那边的反应,贾琮暂时就不得而知了,估计要回来之后才知道。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贾琮得先去忙宛平那边的繁文缛节。

  ……

  出西便门,驱车登上官道,车厢颇闷,一直打着轿帘子,同知厅大门两座石狮子前,主仆三人下马。

  贾琮头戴方巾,雀顶蓝袍,临时赶做出来的衣衫,尺寸小些,他虽不喜这身显眼的装扮,但院试案首得这么穿。

  一路不乏宛平民众围观,“贾案首”、“贾神童”,呼声一片,经过河道治理、罗秀才两件事,贾琮在宛平民间的人气名望很高。

  尚有新生秀才方巾蓝袍、三三两两地过来,要参加簪花宴,几个生员见了贾案首,过来打招呼,同辈序齿,称他师弟。若是不同辈,一般不序齿。八十岁的童生,见了十八岁的进士,也得称前辈,科场的论资排行观念挺重。

  “贾师弟,恭喜拿下小三元了。”涿州张茂才酸溜溜地道。

  “同喜同喜,张师兄不也进了秀才么。”贾琮还礼。

  官场的关系网,常见的有政治联姻集团,明朝的王崇古、杨博、张四维是也,顺朝的金陵四大家族也是,此外就是师生、同年、同乡。同乡是最鸡肋的关系,随时可以抛弃。

  同知厅大堂,高朋满座,新科秀才拜师傅、同年、同乡,头插簪花,自然免不了吟诗作对、高谈阔论。贾琮直接被推为生员首座,席间,刘东升对他道:“礼毕之后,到书房来找我。”

  而后,在沈镐、樊林等五县的县官带领之下,五县生员浩浩荡荡、春风得意地出了同知厅,前往孔庙大堂金盆洗手、参拜圣贤孔夫子。

  从此,布衣百姓脱去粗布麻衣,通过延续了一千年的科举制度,一跃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不用交税、服役、下跪县官,如何不喜?

  贾琮、匡六合等人礼毕,站在大堂,刘东升等人又少不了一番训诫、勉励。

  考中秀才,要安排他们的就学之处,比如府学、县学,由教谕、训导教书,贾琮被安排在宛平县学,如果他今年八月与王应麟一起参加乡试,又是同年关系。当然,这只是一种挂名,经历过前世的学校束缚,贾琮不喜欢在官方学校就学,他有强大的自学能力,请求游学,刘东升考虑再三,便只是给他记名。

  忙完这些繁文缛节,天已黑了,贾琮又表了彩礼奉送樊林、沈镐,再去同知厅书房,刘东升也有些疲倦之色,强打精神:“找你来,完全是因为你那份治河策论,在朝中掀起不小波澜,河南、苏北、山东的河道衙门,对离任责任制不满,抵抗不小。经内阁、部议,工部营缮司、都水司早已实验你那种水泥了,秦郎中和你二叔应该清楚……”

  贾琮小小吃了一惊,刘东升又道:“当年的太子被废,降为义忠亲王,我朝规制,皇子都封亲王,这时太子之名未定。去年豫亲王出巡河南回来,河南的水患是最重的,他一眼便看中你的策论,只是碍于你那时不仅年龄小、功名未就、又是勋臣之后……”

  请收藏:https://m.huaben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