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章 军人的信仰问题_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实力还是有些的。”

  “嘴硬,你以为蛮子是你打的那些混混?”高方平道:“那些生下来就面对最严酷环境,狼一般的意志和性格,在马背上提着刀、于鲜血环境中长大的人,那是最精锐的狼斗士,战鼓一雷,地动山摇的骑兵集群冲锋,一般人根本不觉中就会裤裆潮湿,你敢冲?”

  富安思考了下苦着脸摇头:“卑职不敢,但卑职会尽全力保护着衙内逃跑。”

  高方平不禁笑倒了,的确也相信他会这么干的。

  这只是笑谈,其实这辈子高方平是不打算上战阵冲杀的。

  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纨绔子弟的命值钱。其次气势不足会动摇军心,导致全军溃败。

  冷兵器时代的集群作战,主将的气质决定军队灵魂。也就是说是否勇猛,是否身先士卒,对整个部队的士气有着决定性影响。

  以往看三国演义觉得他们很傻,当兵的基本打酱油,主将在阵前凭借勇武单挑。

  其实仔细想来,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主将那个时候的卖弄就是誓师,气势上的对决,每次拼杀都代表着勇气,而每次交锋的火星溅射,就如同战鼓一般敲击在后方士兵的心里。

  一但时机成熟,后方将士慢慢被挑动得热血沸腾之际,敌方主将陷入被动、敌对军阵士气低落时,那就是集群冲锋的时刻。

  装备与部队素质相差不大的时候,热血沸腾的一方,胜利几乎是没悬念的。

  这点自知之明高方平还是有的,自己不适合带兵上战阵,却需要很多勇武将军。

  现在没有满世界去收那些梁山贼寇,一是高方平对那些家伙不感兴趣。国家内忧外患之际不添乱就是功劳,可那些棒槌偏偏最能添乱。

  其次他们个人素质都很高,却不适合做军人,太自私,没有大局观,凭借个人喜好就打家劫舍杀人如麻,都和军人宗旨背道而驰。

  “替天行道”就是个笑话,或许他们真杀了些吸民血的贪官污吏,却因为他们,又死了更多的大头百姓,被他们杀死的官兵也都是娘生父养的,送去当兵吃粮而已。

  因这些家伙的存在,朝廷以及地方,更大程度吸起民脂民膏用于绞杀叛乱的军费和苦力,老百姓更苦,死的更多。

  种家三代名将带着穿补丁衣裤的军队、于最艰苦的条件下保家卫国的时刻,那些好汉则在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攻打镇县,抢夺官府粮仓。

  思考着这些,高方平被自己鼓动得有点感觉,来不及去书房,在院子里就招来笔墨,展开笔墨奋笔疾书,把这些思路写在纸张之上。

  高方平自己都信了的东西,或许能对军人思想有一定作用。姑且记录下来,兼任亲军“政委”,整理成册,让他们反复读这些思想性的东西。

  不懂不要紧,一个口号喊的多了,慢慢深入,自己都会被自己欺骗

  请收藏:https://m.huaben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