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17章 叔夜相公的迟疑_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信中并未透露任何一字细节,只说了江南事大,局面错综复杂,需要再派军队直属。

  居于对高方平的信任,居于以往那犊子很是办成了一些事,张叔夜有理由相信:那个骁勇善战的狠人发送文报进京求救之际,想来江南的情况的确是非常严峻了。

  太平军的组织关系在殿前司,防区属江南东路。理论上要换防去江州,在江南东路未设帅司的现在非常简单,也就是张叔夜签一个字的事。

  体制就是这样的,如果江南东路设立有帅司,那么其境内军伍,就是江南东路经略使节制,老张只能给经略使下令,而不能过问其中的细务。但是现在江南东路不设帅司,那么东路之内的防务,枢密院就能直接下令。

  太平军原本就是驻扎东路的禁军系,仅仅在东路内换防,只是一个例行的事务,不属于“军伍调动”,所以都不需要陶节夫签字同意,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其中任何一人主张,另一人不反对,就生效了。

  是的虽然有正负之分,但是其实在职权上和后世有些不同,张叔夜和陶节夫官位上有区别,但是职权原则上并没有上下之分,如同江州的高方平和蔡倏一样的,各自执掌一块业务,与此同时,拥有相互间的否决权。

  不是特别大的事务,其中一人主张就是“军令”。前提就是另外一个不反对。

  陶节夫这家伙是个态度暧昧的家伙,和高方平与蔡京的关系都不错。军事思路方面更偏于高方平,因为老陶是带兵的帅臣,高方平也懂军,这里有天然的亲近感。一般情况下,要老陶违背蔡京的利益去主张,他是不会干的。

  但是如果是为了高方平的事、张叔夜去主张,他老陶却大概率不会拆台,只要事情不是太大就行。

  所以基于这些政治原因,原则上太平军是否顺河南下支援高方平,目下就全在老张的身上了,他说行基本就行。他说不行,那就谁也没戏了。

  不过到底是否同意高方平的请求,老张接到高方平文书之后便心里打鼓,满篇文字中,错字就不说了,那是高方平小儿的惯例。仅仅只说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重戾气,就有些让老张头疼。

  考虑到以往这犊子心黑手狠、杀伐果断的闯祸能力,任何人要把额外的军队交给他,都会心里发虚的,保不齐前脚同意,后脚他小子就弄个震动朝野的大新闻出来。妈的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老张相爷您勿要犹豫,所谓兵贵神速,小高相公他做此安排,绝对是有原因的。”梁红英着急的跪在地上抱拳道。

  “不要催,你等我想想。”老张背着手在内堂走来走去的:“你说的我都知道,我也知道这小子此番一定是遇到难题了。然而军伍非同儿戏,尤其是在我朝。他太年轻太冲动,脑壳有坑,行为

  请收藏:https://m.huaben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