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七九章 我们出来混要讲信用_大明之五好青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信这话一说那些青虫们立刻一阵混乱所有戴暖耳的人都忙不迭往下摘这东西。

  而另一些人同样检查身上。

  必须得明白一点大明朝从太祖时候起为了抑制奢靡之风对于士庶官吏的着装配饰居住器具统统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朱元璋因为知识面问题的确存在很多局限性但他仍然以一个传统农民的头脑试图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尤其是他崇尚节俭。

  他认为一个合理的社会就是节俭。

  任何奢靡攀比浮华都是不对的所以他就以制度硬性规定出来甚至就连衣服下摆到哪儿都规定好。这在现代人看的确很可笑但在物资匮乏就连吃饱饭都很难的古代所有人衣服下摆长出一寸很可能就意味着数十万亩良田改种棉花来解决。而这数十万亩良田不能种粮食很有可能就会造成很多人挨饿这种在现代人看来可笑的制度在古代却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始终徘徊在饥饿线上的古代必须用最大限度的节俭来确保供应。

  但是……

  到这时候早就没人遵守了。

  朱元璋有兴趣做这种事情他的后代可没有他从小在饥寒交迫中长大他的子孙后代可没尝过饥寒之苦当皇帝都无所谓时候下面的闸门当然就彻底敞开。穷人的确想违制也没能力做到但有钱人身上没有不违制的这一点在士子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毕竟他们是最不受制度约束的人同样因为年轻人居多他们也是最追求特立独行的人。

  这个时代又没有太多显摆的方式可供选择。

  衣着违制是几乎所有士子必备的。

  “把他拿下笞二十。”

  杨信指着王永吉说道。

  “我没戴暖耳!”

  王永吉有些惊慌地说道。

  “锦绮镶履违制!”

  杨信指着他脚上明显称得上色彩鲜艳的鞋子说道。

  两名荡寇军士兵立刻上前很干脆地把王永吉抓住直接按倒在街上不过这时候已经没人顾得上管他和陈仁锡了那些青虫全都慌乱地寻找身上看看有没有违制的。但问题是哪怕他们饱读诗书也不可能一时间把舆服制度全想起而且这个制度还是不断修改的谁知道后来皇帝又添了什么那东西通常都是一道圣旨发完拉倒。

  再说就像那些鞋子违制的难道脱下来?

  脱下来也不行啊!

  “鞋子都不穿有伤风化!”

  杨信指着一个刚脱鞋扔到身后的青虫说道。

  “我没违制!”

  后者惊慌的喊道。

  “倒也是但身为士子当端庄以教庶民大街上不穿鞋成何体统二十下太多那就笞十下吧!”

  杨信很随意地说道。

  “文举人你也别脱鞋了杨某又不是眼瞎这里一堆人看着呢你这样未免太侮辱我们智商了后面那个戴凌云巾的出来吧别藏了你那么高的凌云巾往哪儿藏呀!别摘了我都看见了还摘什么?”

  他紧接着说道。

  然后他停在一个青虫面前

  请收藏:https://m.huaben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