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章 尖山有铁矿,榆林有石油_三国之再续雄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鼓风,吹氧去碳,搅拌等辅助工艺,调节含碳量和温度炼出来的钢铁。

  至于焦炭,也就是用煤封闭煅烧干馏,然后冷却而已。这些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知识。干馏实验,也是简单得不要不要的了。

  山西有煤海之称,挖出煤来,清洗干净,然后将煤装入炼焦炉的封闭炭化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通过两侧燃烧室加热干馏,经过一定时间,就形成焦炭。

  所以,对于高炉炼钢,王嵩虽然只懂原理,但根据原理,做出相关设备和工艺流程,一点一点地去试验,要炼出钢铁,也是没有问题的。

  经过二个多月的试验,王嵩终于和工匠们一起,用高炉炼出了第一炉钢铁。只是其产量和质量是无法与后世相比。后世一炉钢铁产量动不动上百吨,而王嵩的这一炉钢铁只有400多公斤,一吨都不到;钢的质量更是无法与后世的特种钢材相比,但对于汉末的炼铁工艺来说,这已经是非常优质的钢材了。

  高炉炼钢,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那已经是神迹一般的存在了。为了技术保密,在程昱的建议下,王又抽调了2000军队对楼烦钢铁冶炼进行封闭式军事化控制,同时将采矿、洗矿、炼焦、炼铁,石灰石煅烧、铸造、成品加工等多道工序分别置于不同的山谷,使其机密性更有保障。

  钢铁的产量有了保障,王嵩便开始逐步对军队进行有计划的换装。

  轻骑兵全部将皮甲改成半身钢甲。

  重骑兵的战马和骑兵全部改成钢甲。

  轻步兵则改成半身钢甲步兵。

  重步兵为全身钢甲。

  各种武器装备也开始逐步实现制式武器化。

  王嵩将炼钢的事情交给王景(王允的二儿子),吩咐王景带领工匠们继续试验和扩大生产后,便带着典韦回到了阴馆城。

  时间非常紧迫,王嵩知道,再有十个月就会爆发黄巾之乱了。必须尽快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准备!

  在安排好钢铁生产和做好军队换装计划后,王嵩又把目光转向了另一种战略物资——火油!

  火油在古代是非常的重要战略物质之一,古代的火油有些是使用动植物的油脂炼制成,也有些是使用石油炼制而成。

  但是在并州地区的火油,基本上都是由石油炼制而成。因为并州的上郡榆林和肤施都有露天石油。

  石油在汉代叫做石漆,主要产地是肤施(今延安)和榆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延长油田)。古代在这此地区,就有一些山沟,直接流淌出石油。汉人曾经挖掘沟壕,引入石漆,在胡人入侵时点燃沟壕御敌。

  此时的榆林和肤施属于上郡,榆林与雁门郡相距400多公里。肤施更远一些。因羌胡势力扩大,汉人迁移,榆林和肤施等地实际已为羌胡控制。

  为了获得石漆,王嵩决定在雁门关外开设交易市

  请收藏:https://m.huaben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