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老种经略相公_水浒之我不做包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教头之所以投奔延安府,乃是去寻了老种经略相公处安身。其如今性命无忧,杨兄弟若归了山头,也好叫你家大当家的安心。”

  在此张青说的老种经略相公,乃是北宋真正的名臣,种师道。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大将,非什么梁山土莽可比的人物。

  那鲁智深够猛了吧?

  原本也就老种经略相公部下的军官罢了,后来到渭州的小种经略相公处做了提辖。

  两者之间,压根就没的比!

  说的难听点,不是一个位面的事情。

  种师道抗击西夏,出征辽国,乃至后头抵抗金兵,实乃国之栋梁!

  就说那日后,也算是北宋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靖康元年,金兵南下,种师道奉诏任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金,深得百姓拥戴。

  不久种师道病逝,时年七十六岁,钦宗亲临祭奠,下诏追赠开府仪同三司。

  种师道死后次年,即靖康二年,京师失守。

  自此北宋灭亡,开启南宋时代。

  再说这种师道出自的钟家更是了不得。

  北宋统治的168年间,种家军英雄辈出。

  种世衡、种诂、种谔、种诊、种谊、种朴、种师道、种师中(即是小种经略相公)皆为将才。

  种家子弟五代从军,数十人战死沙场。

  在《宋史》中,种家军比杨家将的名气大,比杨家将的作用大!

  只不过杨家将走上了舞台,被渲染得出了彩,而种家军却走进了线装书,被文字湮没了。

  张青想的有些远了,当下也赶紧收敛了心神。

  只是种师道这名字,还是久久在张青脑海之中徘徊。

  不由又是想到,若是自己当真日后有一统梁山,自立为王的时刻,是否也会与这一代名将为对手的时刻?

  “淦!想想就觉得恐怖!”

  …

  那头杨春可不知张青已经想到这里去了,听得张青说的有理有据,心里不住想着这张青身份。

  这年头,普通人要想知道如此准确的信息可是太难了!

  尤其这张青连着老种经略相公都晓得,显然不是一般人啊!

  再看这张青前头处置事情的时候,那不慌不忙,神机妙算的模样,更叫杨春觉着其非同凡响。

  当下更加慎重应道:“还请张青哥哥放心,待我归去了山中,必一字不差,与大当家说去。”

  张青心里清楚,其实那史进其实是知道他那师傅去了延安府的,还在离走华阴县投奔师父的时候,遇上了当是还在当提辖的鲁达。

  后来又在赤松林剪径时再遇了已当了和尚的鲁智深,说是寻不到自家师父,才归了少华山。

  不过杨春哪里晓得这些,还只当是重要消息,留在心中,反复记住,不叫自己所忘。

  张青也是好事做到底,又与那杨春又言道:“兄弟做事,我在放心。今日又觉与兄弟有缘,可愿同吃些酒水再走?”

  杨春当即应道:“自当如此!还没谢过哥哥前头相助,该叫兄弟我好好请来。”

  言罢,便是拉着张青往一处酒家而去。

  那边的孙元则是拿着兑坊掌柜去施恩那请功,心里想着这兑坊是不是给归了自己。

  只留得孙二娘,左看眼父亲,又看眼张青,有些为难,不知跟谁走。

  直到那张青背影都见不着了,也不见其要带上自己的意思,心下无奈,只得跟着自己父亲而去。

  请收藏:https://m.huaben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