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跟着张青不会错_水浒之我不做包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这历史,好像还是按着那原本的步调在走。

  孙元走了十数日,张青也没着急处理那广惠的事情。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虽然有原主的记忆,但北宋这个年头到底如何,张青也是两眼一抹黑,根本就搞不清楚。

  自己都活不明白,还能想着处理那广惠么?

  好在就如前头说的,这广惠头陀打扮,显然正在下山苦修,一时半会,没人会在意其踪影。

  张青还算能有时间,好好适应这北宋生活。

  而这十日里,张青也大概明白这十字坡的酒家是个什么情况了。

  简单来说,这酒家还做的正常生意,只是光靠着这酒家,基本也就是个勉强度日的水平。

  每日里,吃的多是粥、羹等流食,或食各式面饼,带点蔬菜。

  其他的肉食,基本就没有的份。

  至今为止,张青也就在初来乍到的那一天吃了一些肉食。后来的日子,那是半点荤腥都不沾的。

  就这生活,似乎也与和尚没多大区别。

  至于你说其他人,基本也皆如此。

  这十日来,多数来路过往来之人,皆不过是讨一碗水来喝。难得要些酒的,也是光吃酒,不要菜的那种。

  至于如是那种入了店,就要羊肉牛肉的桥段,张青还当真没遇上过。

  总之,这年代的生活水平比起张青想象中的还苦一些,多数人也就是这般寒酸生活。

  就是这般过了十数日,正是张青适应北宋生活的时候,却又来的一客,叫张青的步伐,不得停下分毫。

  “呦!这是哪里来的大和尚,看你这一路来此,也是辛苦,不若来的店内歇上一脚。”

  自张青来此之后,与孙二娘也是分工明确。

  一个专门在店外揽客,一个则负责店内。

  不过孙二娘说是揽客,也是看着来来往往的人,若是发现有和尚装扮,便是高声呼唤,也算提醒张青,好早做准备。

  毕竟这和尚,在这会是尤其敏感不是。

  张青听得孙二娘一声唤,心下一紧,连忙从身上摸出个瓷瓶,就要往一酒坛里倒出些许粉末。

  不错,这便是孙二娘的蒙汗药。

  这也是二人提前说好的,只要那孙二娘喊的和尚来,甭管其是不是来自少林,先迷晕了再说。

  不想自己才有动作,却听外头那人高声应道:“洒家走的一路,早就有些累了,这倒是正好,能进去歇歇脚。”

  张青这边瓶口都打开了,听得外头的高呼,却猛然手上一停。

  只因为那门外的高呼,口音着实有些不同。

  在这孟州一地,一般用的都是“俺”“咱”如是这般的自称,“洒家”这般的称呼,通常是出现在关西地区。

  而要说水浒最著名的关西地区人物,还偏偏个和尚的,那直想到的便是鲁智深啊!

  不说鲁智深出身在渭州经略府,本就属是关西地区,就说那鲁智深开局揍的人,名号便是“镇关西”,岂不已经明白说的其出身来了?

  就这口音,可不叫张青心下一动?

  当下停手,只再店内又高呼一句道:“外头来的可是鲁智深?”

  外头那人听得惊疑一声,旋即高声应道:“店内是何人,怎能知洒家名号?”

  张青听得当即大喜,还真特娘的是那鲁智深来了!

  心下赶忙紧了紧心神,收了那蒙汗药,深吸两口气,昂首阔步就向外迎去。

  心中只怀的一个念头。

  “必要这那鲁智深给拿下!”

  PS:站短来了,催催编辑还是管用。

  请收藏:https://m.huaben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