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6章 芈加夫人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6章芈加夫人

  失蜡铸造法,或称失蜡浇铸法,是古代华夏的一种生产工艺。

  简单的说,就是先用蜡制成铸模,外敷塑型材料(陶土之类),成为整体铸型。

  然后再加热铸模将蜡化去,形成空腔铸范。

  最后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

  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之前在学术界内,广泛认为,西周时期精美的青铜器,特别是那些带有镂空工艺的青铜器。

  比如曾侯乙墓尊盘。

  曾侯乙墓尊盘底座为多条相互缠绕的龙,它们首尾相连,上下交错,形成中间镂空的多层云纹状图案。

  这些图案用普通精密铸造工艺很难制造出来。

  而用失蜡法精密铸造工艺,可以利用石蜡没有强度、易于雕刻的特点,用普通工具就可以雕刻出与所要得到的曾侯乙墓尊盘一样的石蜡材质的工艺品。

  然后再附加浇注,涂料、脱蜡、浇注,就可以得到精美的曾侯乙墓尊盘。

  而且利用失蜡浇铸法制作出来的器物,器身上复杂的花纹,镂空的动物模型,全都是浑然天成的一样。

  没有任何凿、刻的痕迹,堪称完美!

  这种工艺,曾经纪录在了史书上,历朝历代也都有使用过。

  只是,到底这种工艺是什么时候诞生于华夏的,最早在什么年代出现的?

  没人知道。

  甚至就连专家们利用失蜡浇铸法,将曾侯乙尊盘复刻出来后,也不敢打包票的说,这个器物就一定是用这种方法铸造出来的。

  因为没人确定春秋战国时期,是否还有另一种可以制造出如此精美铜器的工艺。

  只是随着秦末乱世后,就失传了。

  这可不是随便猜的说法,而是华夏历史上失传的工艺真的太多太多了,数不胜数。

  有些曾经有记载,有些连记载都没有,是根据出土物大致还原出来的。

  有些工艺甚至连还原都还原不出来了。

  关于失蜡浇铸法最早诞生的时间,学术界有非常多争论。

  有人认为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有人认为实际上是战国时期才有的。

  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那个时候已经有这种铸造工艺了。

  哪怕,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春秋中期云纹铜禁,几乎已经被认定是失蜡法铸就。

  但是一直缺乏更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春秋时期失蜡法已经存在!

  直到,陈翰在M33号墓的青铜盘上,发现了众多清楚的蜡流痕迹。

  这一不可颠覆的新发现,使得迄今纷争不已的失蜡法铸造法有了一个定说。

  “有了这个铜盘,足以证明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失蜡法了!”

  得知消息,喜悦的跑来查看的孔建文,捧着这个精美程度其实挺一般的铜盘,脸上笑容灿烂。

  “看来,失蜡浇铸法很有可能是源于楚国的一种工艺。”

  “是楚国

  请收藏:https://m.huaben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