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1章 刘贺其实是个热爱读书的人?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1章刘贺其实是个热爱读书的人?

  “神奇!”

  “都蜷缩成头发丝大小了,就这么放到水里后,居然能复原?!”

  “这不是普通的水,是荆州文保中心专门为这种干缩竹简研究的还原液体!”

  “那也很牛逼啊!”

  一众“土鳖”考古工作者们,围着那盆不知名液体,不断的打量正泡在里面“舒展腰肢”的竹简。

  这一幕真的太神奇了。

  虽然说大家知道,这是科技的力量。

  但是亲眼见着一个不过几毫米的竹简,在水里重新膨胀舒展成正常大小,还是蛮让人惊奇的。

  当然,这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是用了几个小时,才做到的。

  整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

  大家也没有一直围在这看,只是偶尔过来瞅两眼。

  当竹简舒展开之后,因为这种液体同时还分解了竹简上的部分污渍。

  原本在竹简上的字迹,便也缓缓显示了出来。

  字体是汉隶,已经不是汉初时最常见的小篆了。

  这也可以说明,西汉早期到中期,是国家字体从小篆到隶书转变的一个时期。

  小篆和隶书实际上是两个系统。

  小篆是象形体古文字的结束,隶书是改象形为笔画化的新文字的开始。

  小篆,还保留着大篆以及上古金文的象形字体,也就是说这种字体更偏向“画”,而非横竖撇捺的方块字。

  而隶书,则是已经有了成熟的笔画,看起来确实已经具备现代汉字“方块字”的特点了。

  并且,隶书的字体和现代汉字,特别是繁体字的差别,已经不算很大了。

  一个现代人,如果穿越到秦朝之前,那绝对是看不懂小篆和大篆的,连蒙带猜都不行。

  但是一个现代人如果穿越到东汉时期,那基本上是能够认出大半隶书的,实在不行猜也能猜出很多。

  而隶书的起源,就是将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

  相传,这种文字是发源于秦代的监狱,当时作为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

  所以深受低级官员,以及平民的喜爱。

  不过在秦朝高层官员看来,隶书这种横竖笔直的简化文字,一点都不优雅,也没有汉字的“象形”精髓。

  所以只要是有点身份的人,都不会用隶书的。

  这点一直到西汉早期都是如此。

  有点像后来的朝鲜,在创造出训民正音,也就是现代朝鲜文的时候,这种较为简单,只是“拼音”文字的字体,也不被朝鲜的官员、读书人接受。

  当时朝鲜的读书人和官员,主要还是以学习更加难,但是含义更加丰富,准确性更高的汉字为主。

  整个朝鲜王国的官方文字都是汉字。

  但是,因为训民正音实在是太简单了,非常利于普及文化,所以在之后几百年,大量的在朝

  请收藏:https://m.huaben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