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1章 “依依磬声,既和且平”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既然发现了石磬。

  说明古蜀人的祭祀活动也完全按照礼乐礼仪进行。

  虽然文字依旧还是没有找到,但是石磬的发现,说明了古蜀人一定有一套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的礼乐制度。

  礼乐,在商周时代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

  不仅用来约束君王,而且还能用来规范百姓的行为,进而维持社会秩序的安定。

  可以想象一下,一件硕大的石磬悬挂在宗庙门口,每当祭祀的时候祭师会用力敲打石磬发出清脆悠长的声响,既能震撼人心,又能安慰人心,将所有的古蜀人都团结在一起,凝聚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

  音乐的诞生,本来就是为了丰富人类精神世界,带有抚慰人心,团结人心的作用。

  每个人小时候,都曾经听过妈妈唱的“摇篮曲”,而这种摇篮曲、童谣,其实就是人类音乐最早诞生的作用。

  抚慰人心,安慰人心。

  这是人类自发的一种行为,同样是刻在人DNA身上的东西。

  人类从远古时代一步步进化到现代人。

  也许文字不一定是必定会演化出来的东西。

  比如至今在非洲和亚马逊丛林里,依旧有一大堆刀耕火种,没有文字的原始部落存在,他们没有文字,也依旧活到了现在。

  但是,哪怕是这些原始部落,却也有“音乐”这种文化。

  他们会围在篝火边上一起唱歌,会用一些骨头制作原始的打击乐器。

  非洲的文化并不灿烂,但是非洲土着们的乐器却一点都不少。

  音乐这种东西,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

  只要是现代智人,是肯定会发展出自己的音乐和乐器的。

  这点全球都一样。

  不管是远在英伦半岛上的昂撒人,还是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又或者华夏人,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发展出自己的乐器。

  只是华夏人将“音乐”从原本单纯的一种娱乐方式,发展成了礼制的一环。

  可以说,音乐是人类的必需品,但是文字不一定。

  三星堆祭祀坑发现了乐器,只能说是一件符合人类演化规律的事情。

  但是发现的是石磬,那就不一样了。

  石磬这玩意是华夏文明最早的礼乐器,比编钟之类的诞生的还要早。

  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悬石,右半像手执槌敲击。

  其形在后来有多种变化,质地也从原始的石制进一步有了玉制、铜制的磬。

  由劳动工具演变而来,最初用于先民的乐舞活动。

  磬的名称,见于《世本·作篇》,传说为尧、舜时人无句所作。

  或传:“磬,叔所造。”

  可见,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相当于尧或舜做部落联盟酋长时,磬已在使用。

  《吕氏春秋·古乐篇》载:尧命夔击磬“以象上帝”、“以致舞百兽”,描绘出一幅古老的原始社会的乐舞生活场景。…

  20世纪

  请收藏:https://m.huaben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