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百六十二章 迈不动的脚步_奋斗在新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顺嘴说到助纣为虐。

  这个狠词在他这个当事人口中出来,又搭配上悲愤激昂的神情和哭祖陵之类的说辞,看在满殿大臣眼里,便将当前事态烘托的更加严重!

  慈圣皇太后对群臣有疑虑,那么相反,群臣对连月来动作频频的太后又何尝有没有疑虑?

  这种互不信任的对立情绪弥漫了几个月,一直引而不发的。这种局面下,任何一件矛盾都有可能变成导火索,因为对立情绪膨胀成巨大的政治风暴,更别说今天这样放在任何时期都足以骇人听闻的丑闻。

  不得不说,李佑为了谋夺五城提督而制造出的廷推事故,再加上他在殿中慷慨悲愤的无意煽动,影响力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这也是他所始料未及的。

  毕竟他这次进京才几日功夫,对京师气氛只听别人说了几次,没有直观的感受,预见性缺失也属正常。

  闲话不提,却说李佑既然已经请辞,那么他就该走人,就像前面的焦士美、申鹤龄一样出殿而去。因为请辞后,不再是廷推候选人,他便没有资格进殿了。

  但李大人只是以退为进,又不是真退,其实不想走人。按照计划攻击完首辅,李佑站在原地,偷偷扫了几眼殿内,发现大多数人神情严肃,要么低头沉思,要么悄声议论,已经不再注意他了。

  好像很平静…但李佑却敏锐的感觉到,这并非无事,这是真正爆发前的压抑。

  按正常情况,应该有人站出来说几句,无论是敌是友,他都可以顺势接话赖在殿中不走。

  但在此刻,从前排大佬到科道言官,从他的靠山到他的仇家,四十多个大臣中,没有一个站出来带头发言的。

  并非朝议菜鸟的李佑晓得,只有遇到了极其复杂和要紧的关头,才会出现如此场面,大家都需要时间在心里进行大量盘算。特别是,他亲手将首辅和彭阁老推到了火山口上。

  似乎玩大了,超出了控制…李佑无奈想道,为了一个五品官搞出如此大动静,好像很不负责任啊。

  既然已经请辞过,总不能一直立在丹陛前不动,李大人只好一步一步向外挪动,快到了殿门时,仍然没有人站出来发言。

  好像导火索已经完成任务,可以退场了,什么检校佥都御使人选,已经不重要了。

  在沉闷气氛中,李佑欲哭无泪,再走下去,就要到门外了。一旦出了殿门,那就是天人相隔。

  他真的不想出去,这次在太后阴谋之下,他暂且成了文官铨选出来的的独苗,已经制造出了强大的舆论氛围,又何尝不是绝好机会?

  万一要重新从头开始推选程序,又挑出几个候选人,个个都是文官正途。那他就失去了独苗的地位,到时候有什么变故为未可知。

  所以李大人最期待的是,现在有人挽留他,然后继续廷推。可惜有些人希望他真的就

  请收藏:https://m.huaben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