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五章 办酒席_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否则生活会给你扇一个大大的耳光,告诉你的。

  路家在爷爷辈条件还好,就是一次天灾,一遭回到解放前。守业难,但创业更是难上加难。父辈们那么的努力只想给儿孙们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让他们衣食无忧,但他忘了让他们去守住更甚至是开创。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第三代啃老,一代不如一代,但人却越来越多,分到的有限,那样就和其他人的差距又拉小了。

  村里的马家就是这样子,马家是祖辈们创业,把儿孙娇惯了没有教育好,吃不了苦,都想着偷懒,做事互相推诿,偷奸耍滑,从根子上坏了,家里的十几亩田被败得差不多了,整天游手好闲,偷鸡摸狗,被人嫌弃。自己也被儿孙气死了。

  环境太安逸,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待在舒适区多舒服啊,没有让他亲生体会到痛,他是不会主动去改变的。就像是村里的人,一家人又不是供着去科举,省省还是可以勉强把儿孙们送到私塾认几个字或是送一个人去,学了的人就回来交其它人,也可以更好的找事做,去做账房先生啊!不是没想过忍一时的,是日子好不容易有起色过好了,所以想吃好点穿好点,等下一辈长起来时又节衣缩食,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不是不想改,只是成功的太少。

  路老爷子就是因为不改变现状的话,家里就过不下去,所以。。。穷则思变,变则通。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区的。

  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人们对女子的要求总是比男子多,尤其是古代,路明瑞不止一次庆幸自己是男的,可以靠自己去改变命运,在古代只有两个方法一是投个好胎二是嫁个好人家。也只是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住,如果丈夫是个窝囊废,那日子该如何的难熬。

  很快就到了办宴席的那天,村民们自己带点菜过来,有的带粗粮,有的带鸡蛋,有的带了鱼,但都是拖家带口的来了,毕竟这样的喜事可不多,有些家里稍微富裕些的人家,也开始盘算是否要送儿子孙子去私塾识字。于是,大家都围着路明瑞问他在私塾里怎么样,夫子好不好,同窗们好不好等等。

  路明瑞全程都是笑着的,脸都快要笑僵了。路老爷子和路老太太更是被大家伙儿一个劲的羡慕会教孙子,有个好孙子,以后说不定靠着孙子就可以成为有丫鬟伺候的老封君,就像是戏曲里说的那样,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还有人伺候。夏氏也被众人夸赞不仅儿子有出息闺女也嫁的好都当太太了。

  路家人好不容易挨到宾客们走了。路老太太的闺女就偷偷的问蓉姐儿的婚事有什么安排,路老太太就明说了蓉姐儿和芳姐儿的婚事已经有安排了,不要插手。朱路氏点点头表示知道了,人往高处走,自家小姑拜托的事看来是不成了。

  路老太太现在想的是要不是路明瑞生的太晚了,说不定还可以找更好的,随后就笑着摇了摇头,人啊,就是太不知足了。

  路老太太领着三个儿媳妇收拾家里。路老爷子带着三个儿子去堂屋开会了,令路明瑞旁听,毕竟路明瑞是有功名的人了,不可以当做是普通的小孩了,家里的情况还是得让他知道。开会的主题是银子,八月份就要院试了,也没有多少时间了,家里的钱不够,该怎样去筹银子还有就是那两个人去陪考,上次去府城就赚了些,这次多带人去帮忙可以多买点,赚更多,毕竟以后用钱的地方更多,除去路明瑞赶考还有蓉姐儿和芳姐儿的嫁妆还有几个小的学费,都是要花大价钱。借钱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得想些进项。

  “爹,我们都去镇上找活干。”

  “光是找活干也不行啊,还是家底子太薄了,挣的不多。”

  “稻田里多养点鱼。”

  “再来点荒吧,包沙地挖鱼塘。如果钱不够就先找大女婿借。”

  “哎,都是穷闹的,还好家里人都齐心,不然,这家也散了。”

  请收藏:https://m.huaben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