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6、网络反馈/除夕夜(二合一)_我的人生狂跑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靠营销。

  《轻狂》是靠着“买25元电影票,送15元的专辑”,以及“特殊的观影技巧”这些炒作般的噱头,这才获得了成功。

  一步电影需要炒作、噱头才能卖得好,这说明,这部电影本身的质量根本不行!

  电影不行,就说明柳乘荫根本没有拍出附和市场期待的电影的能力。

  如此一来,虽然柳乘荫的第一部电影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却无法挽救他在观众心中的“能力不行”的印象。

  而首日票房看的就是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对导演能力的期待。

  所以,首映票房,便说明大众对柳乘荫新电影的期待。

  而《追梦》的首日成绩不佳,甚至比《轻狂》还要低,居然只有《轻狂》的一半,这点中可以看出来。

  接着是电影内容:

  网络上,除了那些根本没看过,觉得喷了有热度,为了蹭热度就要硬喷的家伙外。

  那些真正打算吃好这碗饭的人,为了写好文章,他们大多会特意去看这部电影。

  因为剧透会招来举报,导致“违规”处置。

  博主们因为规则,并没有直接说出涉及剧透的信息,只是说出了自己看电影的感受。

  因为柳乘荫拍的是喜剧,非常方便杠精们挑刺。

  众所周知,喜剧是最容易满足观众优越感的电影。

  很多人喜欢按现实的标准从喜剧中挑“漏洞”。

  借鉴了一些现实中极少见的例子——没见过,不可能!

  用了点夸张手法——逻辑不通,现实如果这样,就会怎样......

  人物的性格特点被放大——降智,现实的人根本不会怎么怎么......

  看到好笑的地方——低俗,没深度,不高级!

  稍微加入深度——煽NM情!我要看的是喜剧!

  还有文章说:

  柳乘荫先前拍的《轻狂》虽然剧情无聊了点,表达的观点稍微肤浅了带你,但起码“有追求”,现在却“堕落”了,居然这种“没深度”的喜剧了。

  看过这些文章后,柳乘荫的哇凉哇凉。

  一时间,柳乘荫忍不住再度回忆起当初见到过的那个在雪山下奔跑的画面,同时,忍不住哼起了那首曲子。

  在风声中倾诉悲愤。

  在大雪结成的世界中发泄愤怒。

  在逃避雪崩中抛弃杂念,倾力狂奔......

  哼着这首曲子,柳乘荫感觉所有本该让他压抑的苦难事物,都变成了他引燃激情的燃料!

  哦,对了。

  这几天里,柳乘荫也给这首曲子起好了名字,从此以后,这首曲子就叫做——

  《清净狂响曲》!

  “清净”和“狂响”这两个词,乍一看,似乎十分矛盾。

  又“清净”,又“狂响”,这根本是两个极端。

  然而,在柳乘荫的亲身体会看来,通过这首曲子,听曲人的情绪在经过“狂响”引导而得到发泄之后,内心的负面情绪被清空了,自然也就

  请收藏:https://m.huaben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