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七十二章 龙御归天_回到明朝做塞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家的粮食迅速被吃光了,一家人开始挨饿,他的父母都饿死了,除了倒插门的哥哥和嫁出去的姐姐,家里就只剩下他和二哥了。父母死了,却连下葬的地方都没有,人生最惨的境遇能惨过这样吗?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在好心的同乡刘继祖的帮助之下,他和二哥终于埋葬了自己的父母,然后二哥就扔下他分头逃命去了,二哥可能觉得这个年纪尚小的朱元璋是个拖油瓶,带着他谁也跑不了。

  没办法,朱元璋只能却皇觉寺做和尚,希望可以混口饭吃,但问题是,寺里的和尚可不是电视上演的那些得道高僧,也都是一群世俗之人,欺软怕硬。

  年幼的朱元璋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整日干粗活,没少受他们的欺负。但他是个要强的人,是个上进的人,在皇觉寺里的日子里,他没有整日混吃等死,而是利用皇觉寺的藏经阁,开始发奋读书,自学成才,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

  这个基础,对他后来的帮助很大。

  三年后,寺里也没有粮食了,他就只能去化缘,说白了就是去要饭。在长达三年的要饭时光里,朱元璋走了很多地方,认识了许多英雄豪杰,说到底也是一群要饭的。

  这段经历虽然史书上很少提及,但是笔者认为对他将来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当时白莲教盛行,朱元璋在要饭的时候肯定是接触过白莲教的。

  要知道,当时的白莲教里的头头脑脑,像什么舵主,香主之类的,绝对不是电视上演的,一个个衣着光鲜,奴仆成群,一副成功人士的样子,说到底他们都他妈是叫花子。

  有钱有势的人谁特么整天跟邪教混在一起,整天想着造反改变现状啊?

  所以说,朱元璋在那三年的要饭生涯中,肯定是跟这些武林泰斗们有过接触的,今天跟陈舵主一起偷只鸡,明天跟韦香主一块摸个狗,顺便再看看村东的寡妇洗澡,就此结下了身后的江湖情谊。

  朱元璋这三年攒下的这些个人脉若是在太平盛世可能屁都不值,但要是放到乱世那就两说了。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后来投奔了郭子兴的部队,根据史书上的记载,郭子兴对朱元璋是一见如故,不仅提拔他当十夫长,后来还把干女儿嫁给了他。

  按照一般的观点是郭子兴的夫人一件朱元璋就感觉这人不一般,称他为奇人,故而对他多有栽培。

  这样的记载大多数当权者上来之后给自己增加神秘色彩用的,郭子兴的老婆又不是穿越过去的,怎么可能一见朱元璋这个乞丐就认定他可以成大事?

  实际上,朱元璋之所以能迅速吸引郭子兴的目光,进而依靠着他的关注成就大事,是因为两个很实际的原因。第一个是他识字,虽然是粗通文墨,当在当时的义军里面已经是凤毛麟角了,留他当亲兵最起码

  请收藏:https://m.huaben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